close

 


《亦宛然掌中劇團》傳統布袋戲


來點不一樣的、知性的、文化的!



    Nikon School人文課程,彭老師特別安排了一趟知性的接觸,在華山文化區準備演出的「亦宛然掌中劇團」,我們近距離認識布袋戲的幕前、幕後的彩排演出!特別與大家分享。


    1931年李天祿大師以「掌中戲偶、宛然若真」之意創《亦宛然掌中劇團》。1984年首開全台之風氣將傳統偶戲帶入校園,並開啟了校園學習布袋戲的新興風潮。1985年李天祿大師更榮獲教育部第一屆「民族藝術薪傳獎」之殊榮。


1998年二公子李傳燦承接團長一職,在父親「將傳統布袋戲向下扎根」的理念下,陸續成立子團,成為真正的實踐家、履行者,讓宛然家族得以開花結果。在專業領域提升上,李傳燦團長帶領亦宛然呈現一齣齣的經典戲碼,從北管布袋戲、歌仔調布袋戲、京劇布袋戲、皇民化布袋戲…到2008年南管布袋戲,將台灣多元的布袋戲文化一一建構與呈現。


近年來,亦宛然針對不同場合、對象,設計專場的表演活動內容,例如:社區巡演、校園推廣、親子活動、布袋戲展覽及大型偶戲節…等。


現今亦宛然掌中劇團由第三代子弟兵接棒,擺脫傳統布袋戲家族經營模式,力求制度化的管理營運方式。「沒有傳統,文化意涵難以彰顯;沒有創新,傳統生命無從延續」亦宛然堅持著老師傅們所流傳下來的技藝,並且結合多元的表演型態,實驗著布袋戲的無限可能,吸納著布袋戲的傳統精神,拓展布袋戲的無限視野。


↓華山藝文園區一景


↓華山藝文園區二景


↓劇團成員的解說


↓劇團樂器(部份)


↓前場演師/黃僑偉


後場樂師/蘇意閔


↓後場樂團,由做至右介紹:後場樂師/謝瓊崎、團長/林永志、後場樂師/蘇意閔、


後場樂師/林璟丞、後場樂師/王祥亮


↓前場舞台一景


↓後場樂師群


↓布袋戲偶《康熙》


↓布袋戲偶《康熙與宮內侍者》

↓布袋戲偶《年羹堯》


↓後台工作環境一景


↓布袋戲舞台仰景


↓布袋戲偶修護工作


↓布袋戲偶修護工作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ichielyuan 的頭像
    richielyuan

    Yuan 哥的攝影紀錄

    richiel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