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馬祖行Part3(正月十五)
當正月十五「元宵節」下午兩點許,首先登場的是塘岐的「水部尚書公」
廟的遶境活動,遶境的路線在塘岐村的街道。到了傍晚六點,塘岐村的玉
封「蕭王府」廟,神明夜巡遶境的活動正式啟動,此時塘岐的街道,只要
是遶境隊伍行經之處,鞭炮聲不絕於耳,信徒們在家門口,設立香案來迎
接神明。「蕭王府」廟遶境的隊伍,除了在塘岐街道外,中途會遶往后沃
村與午沙村,然後在折回塘岐村,算是遶境範圍最大的廟宇,在遶境隊伍
往午沙港時,后沃村的「楊公八使」廟遶境隊伍,也啟程了。
「楊公八使」早年是因為「降龍」時,叫妹妹取「銀針」降龍,結果妹妹
錯拿「鐵針」,當用針刺龍時,被降之龍疼痛萬分,將「楊公八使」捲入
大海而犧牲性命,後來遺體漂到后沃村,顯靈於村民,而被供奉為神。其
遺體葬於北竿鄉的「山前」路邊。也因此,「楊公八使」在遶境時,遶境
隊伍必先到墓園弔唁後,才繼續後續的活動。當遶境隊伍行抵「蕭王府」
廟埕時,應該是「元宵節」活動最熱鬧的時段,各「拈轎」在「蕭王府」
廟埕廣場互尬與互動,熱鬧之際只能在現場體會囉!
↓鯉魚是閩東建築中一特色,是屋頂上集中雨水的出水口
河圖:
相傳三皇(伏羲、神農、黃帝)時代,有龍馬負圖出於孟津,馬高六尺四
寸,長七尺兩寸,龍首、馬身、獅尾、牛蹄,足生飛毛,脅生肉翅,背上
毛莖迴旋,馬背上有如星點構成的圖案,稱之為河圖。
背上刻有一到十之黑白自然數,白點代表奇數為陽,黑點代表偶數為陰。
一六居北在後,二七居南在前,三八居東在左,四九居西在右,五十居中
,一共有五個方位,象徵陰陽五行。而各有兩數,象徵陰陽。因此河圖又
稱陰陽二氣圖。伏羲聖人深悟河圖之真諦,而創造八卦。
洛書:
相傳堯虞舜時代,洪水氾濫,命大禹治水,當洪水治平後。在陜西維南縣
之洛水發現神龜,血背上刻著黑白九數的幾近圖形。九個白點靠近頭部,
一個白點居尾部,三個白點在左脅,七個白點在右脅,四個黑點靠近左眉
,二個黑點靠近右眉,六個黑點靠近右足,八個黑點靠近左足,五個白點
在背中央。九個位首象徵九宮,陰陽分列交錯,故後天的變化,皆離不開
洛書之數。
大禹領悟到洛書之玄妙,依九宮將天下劃分成九州,且將一般事務區分為
九類,而著(洪範)九疇為治國大典。
河圖、洛書乃【蕭王府】廟埕前,鎮廟神獸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