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ikon School生態課外拍_新竹寶山水庫
第二期生態班第二次外拍,選擇新竹寶山水庫,應該說寶山水庫附近私人的精緻農莊,
環境很幽美,天氣雖是熱了點,但四周的青山綠水,讓人感覺清涼,此處鳥況不錯,
四處都是鳥叫聲,但不是很好拍,需要偽裝,由其是小鷿鷈,很怕人。
另外寶山水庫因人多,鳥況就差強人意了,有看到白腹秧雞、台灣藍鵲,鳥況雖差了些
但生態卻很豐富,很值得一來。
↓大水黽(節錄自嘎嘎昆蟲網)
(水黽科) 體長 20 - 23 mm,身體修長,體色黑褐色,中後足細長發達,
前足短用以捕捉獵物,再以吸食體液。成蟲有翅能飛,不過通常都在
水面浮游,利用水的表面張力浮在水面上,其足具油質毛叢,能敏銳的察覺
水面輕微的振動,以此感應捕捉掉落水面的小昆蟲。雌蟲產卵時會把卵產於植物
或水下的枯枝敗葉上,卵孵化後若蟲先沈入水底,不久即浮向水面活動。
生活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靜水或溪流緩流的水面,分布普遍全年可見。
↓黃紉蜻蜓(雄)(節錄自嘎嘎昆蟲網)
(蜻蜓科)體長43-46mm,雄蟲複眼黑色或黑褐色,胸部黑色,側視具2條不明顯的黃色斜斑,
有些個體斑紋較明顯,腹部黑色,3-4節白色,翅膀透明,翅端有褐色分布,翅痣黑色,
後翅基具黑褐色的大斑塊。雌蟲腹部3-4節黃色,此為命名的由來。未熟雄蟲近似雌蟲,
腹部3-4節也是黃色,但可從腹側的黑斑辨識,雌蟲黑斑較發達,尾毛較短。
雌蟲產卵於水面的枝條或浮木,以一般蜻蜓點水的方式不同。
↓紅腹細蟌(節錄自嘎嘎昆蟲網)
(細蟌科) 體長35-41mm,雄蟲頭部紅色,複眼綠色,胸部橙黃色,側視無斑紋,腹部橙色;
雌蟲胸部黃綠色或黃褐色。生活於平地至低海拔之池塘、溝渠等靜水域。本種分佈普遍,
成蟲全年可見,為常見的種類。
註:本屬有7種,為葦笛細蟌、蔚藍細蟌、眛影細蟌、紅腹細蟌、黃腹細蟌、
錢博細蟌、朱紅細蟌。
↓環紋琵蟌(雄)(節錄自嘎嘎昆蟲網)
(琵蟌科)腹部長39-47mm,雄蟲合胸具白色與黑色相間條紋,翅透明,翅痣褐色,
腹部黑色,腹末9 - 10 節乳白色,第1 - 2節腹側乳白色,中後腳脛節呈細紡錘狀,
節間據黑斑。雌蟲與雄蟲近似,但腳節無紡錘狀,未熟雌蟲合胸側及各腳為紅橙色。
生活於低海拔山區池塘、沼澤、湖泊等水域,成蟲於4-11月出現,為常見的種類。
↓細鉤春蜓(節錄自嘎嘎昆蟲網)
(春蜓科)體長70-76mm,雄蟲複眼綠色,合胸黑色,側視具4條黃色斜線,
其中第3條下方具1枚圓斑,腹部黑色,腹背面各節基部具黃斑,腹部末端尚
有一對扇葉狀突起,突起的內側為黃色。雌蟲近似雄蟲但黃斑較發達。近似種
粗鉤春蜓,此突起葉片無黃斑。生活於低海拔山區,常見於池塘、湖泊、沼澤
等靜水域活動,分布全島,數量多為常見的種類。
↓小鸊鷉(節錄自嘎嘎昆蟲網)
國音唸做小鸊ㄆㄧˋ鷉ㄊㄧˊ,夏羽頭上黑褐色,體背黑褐色,眼黃色,嘴黑色,
嘴角基部內側具黃斑,冬羽顏色較淡。本種為沼澤、湖泊、池塘常見的鳥類,
尾羽短,羽毛鬆鬆的,在水裡潛浮十分可愛,遇有人接近立刻潛入水中,習性隱密。
↓大冠鷲(節錄自嘎嘎昆蟲網)
體長70公分,頭上具一黑白相間的羽冠,翼白色具細斑點,尾羽黑褐色,
中央具白斑。本種為台灣特有種,生活於低海拔山區,於晴朗的天氣下常
見單獨或小群在空中 飛翔,發出嘹亮哨音「忽溜--忽溜--」,並搜尋地面的
獵物,其中以蛇、鼠為常見的獵物,又名「蛇鷹」。
↓豆芫菁(節錄自嘎嘎昆蟲網)
(芫菁科) 體長 15-25mm,體色黑色,頭部紅色,觸角及各腳黑色,
翅鞘下緣具灰白色絨毛邊紋,與條紋豆芫菁近似,但條紋豆芫菁
翅鞘具明顯的條狀斑紋,本種則無此特徵。生活於平地至低中海
拔山區,常見於冇骨消、蕨類、龍葵等植物,成群聚集覓食,行
動緩慢,遇到騷擾也不會立刻飛離。芫菁科是有毒的昆蟲,但也
是一種中藥材,又稱豆地膽。
(註:本屬有4種除豆芫菁、條紋芫菁外尚有達氏豆芫青、太平豆芫青,此兩種為較稀有的種類。)
(金花蟲科)體長3.5mm,外觀近似四紋溝腳葉蚤,但本種體型較小,
翅鞘上的大白斑形向外延伸形狀較不規則,翅鞘端部具米白色斑,
翅外緣也有米白色斑,斑紋有個體差異。生活於低海拔山區,常見於
杜虹花葉面覓食,習性與四紋溝腳葉蚤相似 ,有混棲的情形。
↓狹翅弄蝶(節錄自嘎嘎昆蟲網)
(弄蝶科) 展翅 34 - 41 mm,翅膀表面黑褐色,前翅具白色斑點,後翅無斑紋,
腹面黃褐色,下翅腹面有許多白色斑點具黑邊,特徵明顯容易區分。
雌雄差異不大。幼蟲食草為五節芒、白茅、台灣芒等,生活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
成蟲出現於 3 - 9 月,飛行迅速,常見於向陽空曠的草叢,喜歡訪花及吸食動物排遺,
為極常見的種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