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陽生態公園
↓面天樹蛙
(樹蛙科) 雄體長2-3cm、雌4-5cm,為小型蛙類。體色褐色或淡褐色,
兩眼間具深色橫斑,背部具一枚H或X形斑紋,皮膚粗糙,具小疣粒,
吻端尖,鼓膜不明顯,腹面白色,四肢外側有白色顆粒突出,
後肢細長,腿上具橫帶,趾具吸盤有蹼。近似種艾氏樹蛙的內掌突發達,
體色可以變綠。本種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,為台灣特有種,常見棲息葉面數量普遍。
面天樹蛙兩眼間具深褐色橫帶,背部有H或X形斑紋。
↓大螳螂 (大刀螳螂) Tenodera sp.
(螳螂科) 體長 70 - 95 mm,本屬為台灣最大的螳螂,體色有綠色和褐色型,
身體細長,但通常翅膀下緣都是綠色或黃綠色,牠們生活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
擅於捕捉小昆蟲。有些個體除白晝出現外,夜間也具有趨光性。
螳螂的眼睛會隨著光線而改變顏色,夜晚呈黑色,再暗的光線牠都能看得清楚。
在食物短缺時,螳螂會自相殘殺,有些雌螳螂與雄螳螂交尾時,
會吃掉雄螳螂的頭甚至全身,以補充產卵所需的營養。
雌螳螂在交尾後不久即產卵,並且分泌一種海綿狀的物質包住這些卵,
以免被鳥類或其他昆蟲捕食,這個海綿狀的物質叫做螵蛸。
↓斯文豪氏大蝸牛 Nesiohelix swinhoei
斯文豪氏大蝸牛是台灣原產最大的扁形蝸牛,外觀近似非洲大蝸牛,
但本種螺塔較低,圓錐形,殼褐色,體螺有明顯稜凸,
殼口較寬大。斯文豪氏大蝸牛喜歡潮濕陰暗的環境,
在野外很容易在牆壁、樹幹或枝葉發現,通常晨昏活動,
陽光下會躲在葉背或陰暗的角落躲藏。
斯文豪氏大蝸靠腹足肌肉收縮緩慢前進,口器在頭部下方,
以銼刀狀的「齒舌」刮取食物。
當牠們遇到騷擾時會立刻把身體縮進殼裡。
↓斜綠天蛾 Pergesa actea
幼蟲以菇婆芋植物寄主。
↓圓端擬燈蛾 Asota heliconia zebrina (Nutler)
(夜蛾科) 中型蛾,前胸背板淡黃褐色具5枚黑斑,前翅褐色,
中央有1條粗的白色縱帶,端部漸細而尖,未達外緣,
幼蟲食草為水同木、榕樹、黃金榕、菩提樹、雀榕、稜果榕等。
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,為常見的種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