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埃及聖鹮(ㄏㄨㄢˊ) (聖鹮)



2009.8月大園


目科特徵:


目名:鹳形目(Order Ciconiiformes


科名:朱鷺科(Family Threskiornithidae


種類:全世界28種,台灣4種。


分佈:分佈世界各地。以溫帶地區居多。嘴長,形狀有向下彎呈弧形,有筆直而末端扁平呈匙狀者。眼周圍有裸露之皮膚,頸長,尾羽短。前趾基部有蹼。為中至大型之水鳥。通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,亦常混於白鷺群中。


科特徵:


科棲息地:主要棲息於沼澤、河口、沙洲、濕原等淺水地帶。


食物:以魚、昆蟲、兩生類等為主食。


飛行:飛行時,頸、腳伸直,振翅緩慢,呈直線飛行。


築巢:集體築巢於樹林、竹林上。




埃及聖鹮


學名:Threskiornis aethiopicus


英名:Sacred Ibis


/不普


體型:體長6589cm,高約6176公分。


嘴巴是黑色,向下彎曲狀似鐮刀,腿、尾羽和翼羽的邊緣都呈黑色,身體則為雪白,展翼寬110124公分,成鳥平均重約1500公克,只有在繁殖時期會發出低沉的「古嚕」聲或「呱呱」聲。

埃及聖鹮因為是埃及國鳥因此以「埃及」命名,目前已相當罕見,在埃及當地已經不多,不過在古埃及時代數量眾多,古埃及人相信智慧和知識的神「Thoth」時常化身為鳥來到地球,故命名為聖鳥,這在古埃及許多壁畫中多有紀錄。


分佈: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大部份地區及馬達加斯加島的部份地區。


生態:棲息於平地的湖泊、埤塘、濕地或近海岸泥灘、鹽田及魚塭。性喜群棲,常見成小群或大群出現,也會與小白鷺、大白鷺、黑面琵鷺等涉禽混群。


主食:魚蝦、蛙類、蝸牛和水生昆蟲及爬蟲類,有時也會獵食其他鳥種的蛋或雛鳥。
















▼有時與小白鷺混群▽








▼洗完澡後理羽振翅▽


▼洗完澡後振翅▽




▼捕獲小魚▽








拍攝後記:


聖鹮是一種造型十分奇特的鳥類,台灣並不是牠的分佈區,牠在台灣出現是一個意外。據說是在北部某野生動物園集體逃逸出來,繁衍生息,如今野外族群數量已頗為可觀。對台灣原有生態環境有何影響尚待觀察及研究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chiel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6) 人氣()